姐弟倆平分家產,婆婆生病兒媳請姑姐輪流伺候,姑姐:那是你家事
01
關於父母重男輕女的話題屢見不鮮,大多數人覺得,這是一種愚昧的表現,身為父母應該一碗水端平,給予兒子女兒同等的呵護與寵愛,否則將來在贍養問題上會出現推諉。
其實,現實生活中,養兒防老是一種大眾意識,很少有父母將養老期望寄托在女兒身上,所以感情的天平自然偏向於兒子。因為女兒出嫁後,即便女兒孝順,女婿的想法卻不可知,倘若女婿不主動提,做岳父母的哪裡能將養老負擔強加於人。
從某種角度來說,付出與收穫成正比,父母在兒子身上傾注越多的心血,甚至將家產都給兒子,實際上是為了換取將來兒子對父母的養老義務。而對女兒,父母通常則不抱有這方面的想法。
當然了,也有一些父母思想開明,為了將來在贍養問題上能多一份保障,於是早早地將家產平分給兒女。這種做法很不明智,倘若不是到了最後一步,老人的錢財最好親自保管,過早分配,會失去制衡約束的能力。
02
凌燕一直對婆婆的做法很不能理解,別人家公婆是向著兒子兒媳,可是她的婆婆恰恰相反,對女兒疼惜得不得了,還義務將外孫帶到8歲。
其實,凌燕也有哥哥,父母對他們兄妹倆都一視同仁。不過凌燕很懂得界限感,自從嫂子過門後,每次回娘家她都自覺拎點水果糕點,生怕引起嫂子心裡不痛快,讓母親夾在中間難做人。
想當初,結婚時婆家沒錢,凌燕沒有刁難婆家買房,而是選擇與公婆同住。大姑姐沒有婆婆,小外甥斷奶後就送回娘家,公婆嘴上說孫子外孫一樣疼,可凌燕分明感到,或許是公婆心疼外孫母親不在身邊,對他比孫子好很多。
直到外甥上小學,大姑姐才將孩子接回去。原以為日子能消停一點,誰知更讓人意想不到的事情還在後面,公婆家老房子拆遷,分了3套房子,公婆不偏不倚,老夫妻倆住一套,兒女各一套。
03
大姑姐夫妻倆的工資遠在凌燕夫妻倆之上,況且他們本身還有一套房子。可是公婆說了,等到他們百年之後,住的這套房子歸兒子兒媳,這樣一家兩套,誰都別眼紅誰。
哪知道公公突然查出癌症,為了籌錢治病,婆婆不得已賣了他們住的房子,然後搬去兒子家一起生活。雖然全家積極治療,公公最終還是撒手人寰,60萬買房款用去一半。
這件事對凌燕觸動很大,她建議婆婆保管好剩下的30萬,留作將來防範生病。可是大姑姐卻說婆婆年紀大了,手裡放這麼多錢不安全,不如現在拿出來兩家平分,以後養老就由兩家共同承擔。
婆婆一向信任大姑姐,聽從她的鼓動將錢分了,然後開始在兒子女兒每家輪流生活半年。婆婆每月退休工資將近2000,她住到誰家,這筆錢就交給誰家做生活費。
04
婆婆勤快做事麻利,不管住兒子家還是女兒家,都主動包攬家務活從不吃閒飯,所以孩子們都喜歡她來住。可是前段時間,婆婆經常感到頭暈目眩,為了不給子女添麻煩,她強忍著沒說。
直到那天在凌燕家暈倒,送去醫院檢查才發現身體有狀況。醫生說要住院治療,凌燕趕緊打電話給大姑姐商量,因為大家都很忙,只有相互間協調好照顧婆婆的時間,這樣才能不耽誤工作。
結果大姑姐在電話里,冷冷地拒絕輪流照顧婆婆,她說:「那是你家事,我管不著。我是拿了我媽一點錢,可那是她自願給我的。作為女兒,我可以隔三差五去探望,但是伺候她的事還應該你這個兒媳來做,因為自古養兒防老,你別想推卸責任。」
凌燕聽了無言以對,她後悔當初分錢時候沒有立個字據,如今大姑姐不認帳,她真想去對簿公堂。可是婆婆一個勁地哭,說家醜不可外揚,老公也勸她大度一點,最終凌燕沒辦法,只好請長假照顧婆婆。
05
都說父母對子女的愛是無私的,雖然有時候兒子女兒之間有點偏頗,但是大多數家庭在生活和教育上,父母是同等對待的,唯一的區別在於家產分配上。
在家產分配上,女兒有權可以要求參與分配,但同時也要做好將贍養義務進行到底的決心。如果女兒孝順,在父母生病時能夠悉心照料,即便自己不提,父母都不可能少你那一份。
很多人呼籲兒女都一樣,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女人出嫁後往往顧著婆家的利益,為公婆的養老盡責,很難有精力和能力顧及娘家父母。這是自古已經形成習俗的事情,父母能夠理解,只好把養老的期望寄予兒子兒媳。
另外在養老問題上,父母不要全部指望子女,經濟才是最強有力的保障。倘若兒女不孝順,可以花錢請保姆,住養老院,任何時候有錢才能底氣足。至於將來家產的分配,可以兒女均分,也可以立遺囑留給孝順的那個孩子,最重要的是不能不給自己留退路。
你必須 登入 才能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