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新婚9天告別妻子,前往台灣潛伏42年,70歲歸來時才知兒孫滿堂
1946年年初,一位溫文爾雅的年輕人提著手中的行李箱,依依不捨地告別了自己的新婚妻子。這一走,生死未卜,但他沒有其他選擇。
1988年年底,再度歸來的是一名叫葉依奎的台灣老農。臉上雜亂的皺紋道盡了他的辛酸,但眼中希冀的目光還是支撐著他一步步往家的方向走去。
但其實,他不叫葉依奎,他的真實姓名叫做謝漢光;他也不是什麼台灣老農,而是我黨潛伏在台灣長達42年的紅色特工。

年少聰慧,投身革命
廣東省豐順縣古稱「潮州八邑之一」,歷來是一個人傑地靈、豪傑輩出的地方。洋務運動領頭人丁日昌、民族英雄徐名鴻等人都是豐順縣人士。
1921年的一天,豐順縣埔寨鎮的一戶普通人家家裡擠滿了人,好友鄉鄰們都在紛紛向主人家道賀添丁之喜。這個剛出生的男嬰就是謝漢光,家裡人還給他取了一個小名「丙坤」。
謝漢光從小就是「別人家的孩子」,不僅聽話懂事,學習成績還十分優異。19歲那年,他一舉考入了「國立廣西大學」的農學院攻讀森林系。這是妥妥的「寒門裡出了貴子」、「山溝里飛出了金鳳凰」,謝漢光也一躍成為了十里八鄉的優秀榜樣。

就讀大學期間,聞名遐邇的竺可楨和李四光都曾經是他的老師。在這兩位大師的授業解惑下,謝漢光的專業水平有了突飛猛進的進步。
也是在這個學校里,謝漢光結識了三位志同道合的好友和將來並肩作戰的戰友:張伯哲、陳仲豪與梁錚卿。
1942年,謝漢光以優異的成績從廣西大學畢業。他先是去了廣西省的農業實驗場當了一名技術員,後來因為紮實的理論知識和出色的實地表現,又被調任為黔桂鐵路柳州農場的主任。
但是除了農場主任這個身份外,謝漢光還同時是中國共產黨的一名「編外人員」。謝漢光、張伯哲等四人在大學期間就深受馬克思主義的影響,也無比嚮往著共產黨的理論知識和部隊作風。因此,他們四人都在暗中響應抗日運動,為革命事業添磚加瓦。

在當時的惡劣環境下,共產黨不僅要一邊抗日,另一邊還要防著國民黨背後下「黑手」,處境十分艱難。於是,謝漢光經常幫助共產黨員打掩護,還偷偷地把他們藏在農場裡。
後來,謝漢光也加入了共產黨的革命隊伍,只是那時的他還沒有正式擁有共產黨員的身份。而他工作的農場也成了大家心照不宣的一個秘密聯絡點。
兩年之後,桂林在經過頑強抵抗後依舊被日軍攻陷,無數的難民開始北上湧入四川,謝漢光也在其中。
逃難的日子是朝不保夕、風餐露宿的,放眼望去,別說是吃的了,就連幾塊完整的樹皮都找不到。饑寒交迫之下,謝漢光只能一路乞討著過活。

但好在天無絕人之路,在歷經千辛萬苦到達四川之後,謝漢光遇到了一位曾經相識的共產黨員。這位共產黨員也認出了謝漢光,看著他骨瘦如柴的樣子,心裡也是十分不好受。
於是他通過關係給謝漢光介紹了一份老師的工作,雖然也談不上什麼衣食無憂,但起碼能夠安定下來了。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之後,寶島台灣得以回歸。同時,謝漢光大學時的一位恩師被調派到了台灣,任台灣省林業試驗所所長。
謝漢光的能力和人品老師都是看在眼裡的,他也十分看好這個年輕人,所以專程修書一封,邀請謝漢光赴台與他一起工作。
在收到恩師的邀請後,謝漢光心中十分感激。他馬上交接完了自己手上的工作,拎著無數不多的行李坐上了前往香港的客輪,之後再轉道去台灣。

但此時,一個小插曲發生了。
別妻離子,潛伏台灣
在香港滯留的那段時間內,謝漢光結識了一位年輕姑娘,相仿的年齡和契合的三觀使兩人迅速墜入了愛河。第二年年初,他們在一眾親朋好友的見證下結為了夫妻。
正當兩人對未來的美好生活無比憧憬之時,一項艱巨的任務落到了謝漢光的身上。
時任中共華南分局的香港負責人蘇惠帶來了一個任務:組織上希望謝漢光能趁此良機潛伏進台灣,與那邊的地下黨同志一起開展革命運動。
這對新婚沒幾天的謝漢光來說的確是個困難的任務,但在國家大義和組織需要面前,個人的小情小愛都應該果斷靠後。所以謝漢光別無二話,立刻就接過了這個艱巨的任務,還信誓旦旦的保證道:「請組織上放心,我一定完成任務!」

蘇惠長舒了一口氣,欣慰地點了點頭,又繼續說道:「在你之後,你的一位好朋友也會趕赴台灣。組織上希望你能為他找一份合適的工作。你們兩個,都需要在台灣立住腳跟。」
在溝通完所有任務細節之後,謝漢光緩緩走回了家。一路上,他都在想著怎麼和妻子解釋。這次的任務十分危險,而且組織上也有保密要求,所以,肯定是不能說出實情的。
看著忙前忙後的妻子,謝漢光在掙扎過後開口說道:「我的工作有了變動,恐怕不能帶著你一起去台灣了。現在通信也不方便,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我都無法和你聯繫了。你照顧好自己,要是我沒回來,你就別等我了。」

說完,他忍不住抱著妻子哽咽了起來。妻子也默默地抱住他,堅定地說道:「我等你回來。」
剛剛新婚9天的小夫妻,不得不面臨離別了。謝漢光提著妻子為他準備的行李箱,含著熱淚走出了家門。這時,謝漢光還是忍不住回頭說了一句:「你等我回來。」
說完這一句,謝漢光毅然決然地踏上了前途未卜的道路。而此時的他們都還不知道,這一別,再相見已是42年之後。
謝漢光因為恩師的安排,很快就在試驗所站穩了腳跟。而就在一個月後,當他見到組織上派來的戰友時,心中驚喜不已。
原來,來人正是謝漢光的同窗好友——張伯哲。在一番慎重考慮之下,謝漢光將老同學安排進了試驗所下轄的一個分所,蓮花池分所。為了不引人注意,張伯哲的職位就是分所內的一名普通技術人員。

沒過幾個月,又一個好消息傳來。謝漢光的老師升職調到了其他地方,臨走之前他又舉薦謝漢光接任所長。這一意外之喜,為地下工作黨的各項任務開展都提供了不少助力。
也正是憑藉著這個優勢,謝漢光為後來赴台的兩位老同學,陳仲豪和梁錚卿都各自安排了一個妥帖的職位。
在眾人的齊心協力之下,潛伏於台灣的共產黨員們順利建起了龐大的情報網,向大陸方面輸送了不少有利情報。謝漢光等人還創立了《光明報》,在報刊上大力弘揚共產主義思想,氣得國民黨當局止不住地跳腳。
由於在潛伏工作上的出色表現,謝漢光於1947年初提交了入黨申請並得到了批准。那一天,謝漢光站在黨旗之下莊嚴宣誓,他終於成為了一名堂堂正正的共產黨員。

叛徒出賣,慘遭滅頂
但,革命的道路永遠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在追逐自由與民主的過程中,除了沿路的鮮花,也必然還有著遍地的荊棘。
進入1949年以來,國民黨對地下紅色特工的抓捕手段接連升級,有不少同志都不慎暴露,最終被嚴刑拷打而死。8月份的一天,一個叫王德明的中共黨員被國民黨保密局抓走了。
此時的保密局正在掘地三尺地尋找《光明報》的幕後創立者,而王德明頻繁地給女友郵寄各期報刊,這引起了國民黨負責人陳誠的注意。
為了保命,王德明迅速將自己知道的所有情報吐了個乾乾淨淨。而打開了這一個口子之後,國民黨後續的抓捕動作就肉眼可見地快了起來。

「成功中學支部」和「基隆中學支部」完全暴露在了敵人的眼皮底下,鍾浩東等七位同志接連被捕,英勇不屈的他們最終光榮犧牲。
就在這風雨飄搖的危急關頭,時任地下組織高雄市工委的李汾在一天夜裡也被保密局帶走了。
根據李汾的供詞,國民黨輕而易舉地抓住了中共駐台灣工委會的二把手陳澤民。陳澤民作為副書記,是直接和書記蔡孝乾進行聯絡的。而他在被捕後不久,就把蔡孝乾給出賣了。
蔡孝乾當時是中國共產黨在台灣地區的最高負責人,他手握所有重要情報,清楚全部潛伏人員的情況。一旦他被攻破,那麼我黨在台灣地區多年的部署就功虧一簣了。

此時,所有人都將希望寄托在了蔡孝乾身上。畢竟,這位老前輩是參加過二萬五千里長征的,是跟著共產黨從腥風血雨中一步一步成長起來的。可結果令人失望,被捕後不過一周,蔡孝乾就屈服於國民黨的糖衣炮彈之下,背叛了自己的信仰。
隨著蔡孝乾的倒戈,中共地下情報網被完全摧毀,400多名同志被捕入獄,另外還有1800多人被扣上了「通共」的帽子接受審查。在國民黨特務的嚴刑逼供下,絕大多數中共黨員都堅貞不屈,不曾吐露過一言一語。
黔驢技窮之後,國民黨只能將這些「硬骨頭」處以槍決,希望起到殺雞儆猴的作用。而在慘遭殺害的英烈中,就包括代號為「密使一號」的吳石、朱楓和陳寶倉等人。

在這場恐怖血腥的大屠殺之中,張伯哲與梁錚卿也為崇高的革命理想而獻身了,陳仲豪則突然失去了下落,謝漢光是僥倖死裡逃生的一個。而這條驚險異常的後路,也是張伯哲等人提前為他鋪好的。
1950年3月,在蔡孝乾被捕後一個月,國民黨拿著他招供的名單開始大張旗鼓地抓人了。張伯哲在被捕前夕託人給謝漢光捎去了一封信,裡面言明組織已經被出賣了,讓謝漢光趕緊按他信里安排好的去做。
而此時的謝漢光也已經感覺到外面的鶴唳風聲了,收到信件的他連忙躲到了試驗所的中埔分所里去。幾天之後,謝漢光偷偷回了一趟試驗所,從一位同事的口中得知,在他逃走之後不久,國民黨的人就來了。
謝漢光一邊感慨著自己的運氣,一邊又擔憂著其他同志的安危。雖然現在外面到處都是搜捕他的人,但謝漢光還是鼓足勇氣跑到了台中的畜牧場去找梁錚卿。

不過這次他的好運沒能延續,他找遍了畜牧場也沒見到梁錚卿的身影。有人偷偷告訴他,梁錚卿一天前就被國民黨特務給抓走了。不死心的謝漢光又開始尋找其他同志的下落,但仍舊一無所獲。
時間緊迫,國民黨還在到處抓捕地下組織的「漏網之魚」,無奈之下,謝漢光只能按照張伯哲說的去做。
他按照信中的地址去到了位於台中的南屯村,在另一個大學同學的護送下,下一步準備轉移到台東林場的林業改良站。
頂替身份,繼續潛伏
但就在謝漢光剛剛抵達林場的時候,他就遇上了一個突發的「意外」。
當時,一名叫湯溪伯的高山族農民正在勞作,他無意間看見了行色匆匆的謝漢光。由於謝漢光並不是當地人又神色慌張,所以這位老伯便盤問起了他的身份。

正在逃亡的謝漢光不能說出自己的真實身份,他只好謊稱自己是從國民黨軍隊里逃出來的新兵。
聽到他是國民黨逃兵,這位老伯一下子就放鬆了警惕,還主動替他想辦法逃脫國民黨的追捕。而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結果,一方面是這個老伯心地淳樸,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國民黨「抓壯丁」的惡行太令人不齒了。
湯溪伯在經過慎重考慮後,把謝漢光帶到了離林場20里外的一座大山里。待在這裡,謝漢光暫時不用擔心敵人的追捕了。但是孤身一人的他,總忍不住擔心起同志們的處境,不知他們現在是死是活。
回去之後的湯溪伯把救人這件事告訴了村長,村長也十分同情謝漢光的處境,商量過後,他們把謝漢光接回了村裡。正好之前有一位叫葉依奎的村民去世了,村長就讓謝漢光頂替了這個身份。

成為「葉依奎」之後,謝漢光充分發揮自己的所長,將一些先進的種植栽培技術教給了當地的高山族人民。漸漸熟絡以後,勤懇踏實的謝漢光也得到了村裡人的認可,他就用著這個假身份在山坳里平靜度日,果然沒再見到國民黨的蹤跡。
不過,他這並非是一種躲避行為,而是換了一個身份之後繼續潛伏。只要組織上需要,他隨時都能再次赴湯蹈火。但自從蔣介石全面敗退台灣之後,兩岸的關係驟降至冰點,他徹底和黨組織失去了聯繫。
38年來,謝漢光每一日都會站在高山上遙望著大陸的方向。他在心裡一遍遍的回憶著家鄉的路線,一次次描摹著妻子的樣貌。可是時間不停的流逝,他漸漸的有些記不清了。

「有生之年,總要回去一次吧!」謝漢光念著這句話,不斷的給自己加油鼓勁。他堅信,終有一日台灣會回歸的。
事情的轉機出現在1987年,台灣雖然沒能回歸,但是兩岸關係逐步緩和了。同年年底,台灣當局宣布開放大陸探親通道。
苦盡甘來,安享晚年
獲知這個好消息的謝漢光欣喜若狂,38年的苦苦等待終於換來了結果,於是他馬上用「葉依奎」這個身份提交了申請報告。1988年年底,謝漢光終於踏上了回家的路途。
下了遊輪之後的謝漢光馬不停蹄的往家鄉趕,但妻子已經不在那了。他又開始四處打探,最後才知道妻子是回娘家了。憑著腦子裡那點模糊的記憶,謝漢光七拐八繞的找到了妻子娘家的位置。

但或許是近鄉情怯吧,站在院門外的謝漢光遲遲不敢上前敲響那扇門。正當他躊躇之時,裡屋的大門突然打開了,一個佝僂著腰的老婦人從裡面緩緩走出。
謝漢光目不轉睛的看著她,霎時間淚如泉湧,這就是自己多年未見的妻子啊!
那老婦人也抬起了頭,看見了院外的身影。四目相對之下,她似是不敢相信一般,哆哆嗦嗦的問道:「漢光?漢光,是你回來了嗎?」
謝漢光推開院門,衝進去一把抱著了自己的妻子,哭著說道:「是我,是漢光回來了!」
兩個白髮蒼蒼的老人似乎在這一刻找到了宣洩的出口,緊緊相擁著大哭了起來。這個遲來42年的擁抱,承載了太多太多的委屈與思念了。
這時,謝漢光的身邊突然走過來了一個中年男子,他抹著眼淚勸道:「爹,娘,咱們進屋說吧!」

聽到這句話,謝漢光猛然抬起了頭,詫異的看著身旁的男子,然後又詫異的盯著妻子。在他不解的眼神中,妻子緩緩道出了實情,原來當年在謝漢光離開的時候,她就已經懷孕了。
妻子說過會等謝漢光回來的,所以她也從來沒有過改嫁的念頭。在得知自己懷孕後,她不顧身邊人的勸阻,執意要將這個孩子生下來。這麼多年,她含辛茹苦的把兒子拉扯大,一遍遍的告訴兒子,他的父親終有一天會回來的。
如今的謝漢光,不僅是「憑空」多出了個兒子,還有了三個孫子孫女。他看著這些從未見過的孩子,欣喜之餘又不禁悲從中來。這麼多年,他就沒盡過父親和祖父的職責,一家老小全靠妻子撐著,她過得該有多累多苦!
謝漢光拉著妻子的手,不停地說著「對不起」,也把當年的事情悉數告知了。妻子笑著看著他,沒有說過一句責怪的話,反而為丈夫所做的事感到驕傲。

而此次回歸大陸的謝漢光,也還有另一件重要的事情要辦,那就是改回自己的本名,恢復自己的黨籍。可是時過境遷,當年一起潛伏的同志們要麼犧牲了,要麼失蹤了,謝漢光沒有足夠的證據能證明自己的身份。
就在茫然無措之時,謝漢光突然打聽到了陳仲豪的下落!原來陳仲豪當年並未遇害,而是被黨組織秘密救回了大陸,如今正在汕頭大學的圖書館當館長。
久別重逢的兩位老戰友在相見之時,也都忍不住流下了淚水。遙想當年的青蔥歲月,四人並肩追隨共產主義,為新中國的誕生貢獻了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但而今,卻只剩下了兩個垂暮老人。
陳仲豪在了解完謝漢光的情況之後,立刻寫了一封信寄給天津市台辦負責人徐懋德,請他幫忙恢復謝漢光的黨籍。

其實徐懋德當年也是台灣地下組織的一員,潛伏在基隆中學支部。在收到陳仲豪的信件後,他立刻手寫了一份證明材料,然後又搜集了其他一些老同志的證明依據,整理好之後上呈給了中共中央組織部。
組織部專門下派了一位專員來核查此事。最終在1994年,中共中央恢復了謝漢光的黨員身份,並按相應的級別待遇補發了他的工資和退休金。
接到通知的謝漢光喜極而泣,他終於重新做回一個堂堂正正的共產黨員了,他終於可以重新叫回謝漢光了!祖國並沒有忘記他,組織也沒有拋棄他,這麼多年的犧牲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後記
回到家鄉的謝漢光將台灣的一應財產都變賣了,在老家的縣城買了一棟小房子。晚年膝下兒孫成群,生活平靜美滿。
兩年之後,75歲的謝漢光安詳的離開了深愛的妻子和兒孫們,走完了他這不平凡的一生。

到目前為止,謝漢光是有記錄可查的在台灣潛伏鬥爭時間最長的一位中共地下黨員。在那些暗無天日的艱難歲月中,是崇高的革命理想和頑強不屈的信念支撐著他堅持了下來,等來了回家的這一天。
而像謝漢光這樣的「普通」英雄還有很多,甚至絕大多數人都沒能在歷史上留下名字。不過,正是因為他們的飛蛾撲火,正是因為他們的前仆後繼,新中國才一步一步迎來了希望的曙光。
革命先烈的功績,我們不能遺忘;革命先烈的精神,我們更應該繼承發揚。
你必須 登入 才能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