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歲學霸白血病復發放棄治療捐獻遺體:生命最後願望「爸媽儘快忘了我」!
29歲,上海交通大學研究生畢業的他,
剛步入社會,剛要戀愛,
剛要開創事業……
但此時被查出患上了白血病
骨髓移植百天後又復發
他選擇了放棄治療……
他就是瀋陽男孩張迪,上海交通大學動力工程專業的研究生。去年7月研究生畢業後2個月,被確診為急性白血病。今年年初,張迪做了骨髓移植,但是100多天後,病情再一次復發。
張迪選擇了放棄治療,和父親一起在《遺體捐獻志願書》上籤了字,捐贈遺體。

研究生剛畢業突然發病
2018年3月,張迪順利拿到上海交通大學碩士研究生的畢業證,結束了近20年的讀書生涯,張迪終於可以鬆口氣,準備找一份合適的工作,享受美好的生活。
2018年7月底,剛剛在上海某研究院入職兩個月的張迪發現自己身上有了很多出血點。

「一開始以為是皮膚病,就去醫院當皮膚病來看了。」醫生檢查後感覺不像是皮膚病,於是建議他抽血化驗。「驗血結果出來後很不好,所有指標都有問題,醫生初步判斷是急性白血病。」而且發病很快,張迪很快就高燒不退並且嘴裡出血。
一開始張迪還沒告訴遠在瀋陽的父母,只是找同學幫忙照顧他。隨著病情迅速惡化,醫生給他下達了病危通知書,他這才通知了父母。「我接到消息的時候還在上班,真是晴天霹靂,感覺天塌了。」張迪的父親張純生說。

「孩子以前身體很好,沒有得過大病。就連2018年5月入職體檢時也沒有查出有什麼問題。」張純生和妻子解釋。
病情復發,他選擇放棄治療
醫生告訴張純生這種疾病各家醫院的治療方法都是一樣的,於是全家人決定回瀋陽治療。2018年8月,張迪開始化療,化療了4個月,父親張純生與他配型,做了造血幹細胞移植。「需要我做什麼都行,只要能救他命就行。」
今年1月7日,張迪進行了造血幹細胞移植。但是三個月後,白血病復發。
「現在已經沒有藥可以用了。」張純生說。所有化療藥物不起作用,惡性細胞殺不死。而二次移植也只能延續6-9個月的生命,並不能完全治癒。「而且一旦開始治療,他就只能在病床上躺著,我們也不忍心他遭罪,他自己也表示要放棄治療。」
「我很清楚現在的情況,我覺得坦然面對比被動接受要好很多,平靜地死去比悲慘地活著要好很多。」張迪緩慢而平靜地說。他現在免疫力很低,說一會話就覺得很累。

回憶起自己的患病歷程,張迪說,「我只哭過一次。」
他雙手手指交叉在一起,語氣平淡的講述著:患病之初確實難以接受,那時滿嘴出血,喝水都會疼。經過七八天到半個月的時間,我走出來了,可以接受了,可以面對了。
「不希望大家很悲觀的態度面對這件事。」「我這短暫而充實的一生,我已經很滿意。」張迪說走到現在,自己和家人所有的努力都做了,這個結果是可以接受的。
患病的那一刻就已決定要捐獻器官和遺體
而說到捐獻遺體和器官的想法,張迪說從剛得病的時候就有了。「這種病發病很急,剛得病醫生就說我只有3-6個月時間,所以得病的同時我就已經想了要捐獻。」張迪說一想到自己走了還能對社會有價值,還能對醫學作貢獻,讓他感到高興。
「人死了留一盒骨灰是毫無意義的,不如做一些有貢獻的事情。」張迪覺得最難的是讓家人接受捐獻這件事。但是沒想到他的父親不僅支持他,父親自己也辦理了捐遺登記。
「其實在我兒子患病之前,我就有捐獻遺體器官的想法。我兒子跟我說了這事以後,我一點沒有反對,全力支持他。」張純生和兒子的觀點一致,與其留下骨灰,不如為社會做最後一點貢獻。
張迪本想捐獻出自己的眼角膜和其他器官,但是由於生病,所有器官都不具備捐獻條件,只能捐獻遺體。
張迪媽媽:他從小就是優秀學生,從不讓家人操心
看著張迪消瘦和疲憊的身體,母親總是忍不住地流淚。「從小就是優秀學生,一點不讓父母操心。」張迪母親說小學初中成績一直是班級前5名,高中順利地考入了瀋陽二中,大學考入了東北大學,又去上海交通大學讀了研究生。「去年剛剛畢業,怎麼就得了這樣的病。」母親怎麼也想不通。
母親說張迪愛好廣泛,從小就愛運動、愛打籃球,他的書櫃里至今還收藏著小時候看的灌籃高手的漫畫。他愛看書,除了本專業的,歷史、文學、經濟學的書也都整齊地擺放在書櫃里。他還喜歡音樂,只是如今手沒勁,再也彈不了吉他了。

張爸爸有一個心愿,將來有那麼一天,他想把自己的名字和孩子的名字刻在一個墓碑上。
生命最後一程唯願「希望爸媽儘快忘了我」
「我現在不害怕離開,唯一的遺憾就是不能再陪伴父母了。」張迪說打算利用剩餘的時間,陪父母去海邊走走,最後平靜地走。

他說希望父母儘快忘記自己,並告訴奶奶自己要出國留學了,以後不能常來看她老人家。

張爸爸則說:「我就在不遠的地方守護你」
你必須 登入 才能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