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鈺母中年喪夫,獨自一人「養出13名博士」使出渾身解數嚴厲卻慈祥,孩子各個不簡單,歎:都是母親給予的力量
1938年,李昌鈺在江蘇如皋呱呱墜地,5歲時隨同母親遷居臺灣,父親李浩民在江蘇經營大片土地和魚苗。
不幸的是,父親在1949年趕往臺灣的輪船上遇難,母親一人將他們 13個兄弟姐妹拉扯大。
少年李昌鈺學習成績不錯,大學聯考考上了海洋大學,但發現警校學費全免後選擇了中央警官學校,這是他走向神探生涯的轉捩點。
畢業後李昌鈺就開始 從事刑警職業,隨後到美國半工半讀繼續深造,1975年開始在美國擔任教職。

在美國的那段時光,李昌鈺利用科學實驗方法屢屢偵破奇案,他一手締造了美國最頂尖的刑事鑒定機構,每年參與全球范圍的300多份案件調查,美國人紛紛對這位華人豎起大拇指。
1999年,李昌鈺接受了 政府頒發的友誼獎,2006年開始接受中國多所高校的教職邀請,出任我國最高檢技術資訊研究中心顧問一職。
李昌鈺的一生是勤奮努力的一生,他被稱為當代福爾摩斯、科學神探,不過他將自己的成功歸功於母親和太太。

李昌玨全家一共13個兄弟姐妹,個個都是博士!
這不禁讓人產生疑慮,他的父母親是何等人物?古代有蘇門三學士的美名,他的父母應該同樣很顯赫吧?

真相可能讓人跌破眼鏡。李昌玨的父母只是出身一對富裕的家庭,祖上並沒有出過什麼有功名的人物,談不上是詩書世家。
李家當初的確是頗有資產,擁有江蘇如皋近一半的土地,但是到了李昌玨這一代,家族不斷噩耗連連。
尤其是當年李家當年的頂樑柱,即李昌玨的父親李浩民因為躲避戰爭時期的動亂,在1949年春節前夕登上了前往臺灣的太平輪號,不幸碰上海難,從此家道中落。
太平輪號海難事件非常有名,還被著名導演吳宇森改編成電影。
外國有著名的「泰坦尼克號時間」,中國可以與之相比的就是太平輪事件。
1949年1月,客輪「太平輪」因超載和夜間航行未開航行燈而被撞沉,這場事故導致船上近千名紳士、名流、普通民眾遇難。
雪上加霜的是,李浩民本來是帶著家裡僅存的資產換成的魚苗前往臺灣的,現在人沒了,家裡也陷入了經濟上的巨大損失。
從此事件發生以後,養家餬口的重擔就壓在了李昌鈺母親王淑貞一人的肩上。當時王淑珍已經52歲,還要想辦法養活13個孩子,其困難可想而知。
可結果是王淑貞不僅養活了一家人,還把13個孩子全部培養成人才,這其中有什麼玄機呢?

王淑貞生於1897年,她和丈夫李浩民都是江蘇如皋本地人。
王淑貞的家庭是大戶人家。當時舊社會的婦女大多目不識丁,但是王淑貞的父母卻極其疼愛自己這個女兒,供養她在學堂裡讀書。
王淑貞也很爭氣,書法練得很好,精通詩詞歌賦,是如皋有名的才女。
加上她本身是一個大美女,因此到了適婚的19歲,向王家提親的媒人踏破了門檻。王淑貞自己挑選中了一個富二代。
這就是她的丈夫李浩民。
不同於人們常說的紈絝子弟,李浩民雖然家境殷實卻努力上進。相信這也是王淑貞看上課他的重要原因。
李浩民和王淑貞成婚後,兩人生活和睦,相敬如賓。婚後的王淑貞給李浩民生下了8女5男。
這個時候的李家,家境優渥,兒孫滿堂,可以說是難得的福氣了。
但是隨著丈夫李浩民的遇難,這個原本幸福的家庭即將分崩離析。王淑貞生來就是含著金鑰匙的千金小姐,以前不要說幹活,衣食住行都有專人服務。
她真的能接下這個重任嗎?

為了生存,養活家裡大大小小的一幫孩子,王淑貞絲毫沒有任何大小姐的架子,只要是能賺錢的活她都接。
於是,王淑貞到處給人乾洗衣服、做飯這樣傭人才幹的活,又給富裕的家庭帶孩子,整天忙個沒完。
但是,王淑貞讀過書,接受過教育,深知自己孩子要接受教育。所以儘管自己一家住在非常荒涼的臺灣桃園區的郊外,她仍堅持讓孩子去來回幾十裡路的市區上學。
一定要上學!沒錢更要上學!
在母親的言傳身教下,13個孩子也是非常懂事和爭氣,不僅加倍用功讀書,也會時常幫母親做家務、兼職賣報紙養家。
後來的事情證明了母親王淑貞的眼光是對的,13個孩子都成了才。而且是大才!
李家一門一共誕生了13位博士,其中有3人被授予「美國十大傑出青年」。
柯林頓和布希總統都曾致信王淑珍,稱讚她是一位「偉大的母親」。
可以說,在為人母上,王淑貞老人是非常成功的,甚至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她的教育智慧到底從何而來?

被問及自己持家的智慧,王淑貞說自己的家訓不過是簡單地15字:
「待人要好,做事要專心,少說話,多做事」。
這15字家訓並不深奧,甚至有些粗淺。
而李昌鈺先生在回憶母親時,說有一句話令他印象最深。
王淑貞說:「雖然沒有錢,也要乾乾淨淨」。

李昌鈺先生解釋說,當時家庭條件很苦難,但母親從來不因為這個而懈怠。雖然李昌鈺以前只能穿哥哥們穿剩下的舊衣服,但是衣服一定是整潔乾淨的。
因為王淑貞認為這些外在其實代表了人的精神面貌。無論如何,人一定要正直,要有蓬勃向上的精神。
我們從這些小事中不難看出,其實王淑貞老人教育子女的方式並不複雜,甚至沒有什麼很特別的方式。如果一定要說什麼比較特殊,其實無非是吃苦實幹四個字。
想當年,王淑貞遭遇如此變故,也並沒有太多的抱怨和迷茫。老人活了106歲,是靠自己咬著牙走到最後的。
我們在羨慕她有最後這麼一幫傑出的子女時,有沒有想過她面臨的那些生存問題也是我們最常見、最普遍的事呢?
又有多少人可以像老人一樣面對這麼大的苦難,「少說話、多做事」呢?

我們在感歎王淑貞的成功之時,也要想到其實她的經驗很簡單,完全可以學習。但是我們更要注意:
無論什麼,堅持總是最難,勤勉踏實最可貴。
如果我們多做到這樣一點點,效果比永遠在等待更明顯!
你必須 登入 才能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