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媳,去你娘家借二十萬給我買房 阿姨,我跟你不熟
有個特別能作的婆婆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對此,粉絲麗姐感悟深刻。粉絲麗姐給我發來私信說,自己離婚了,而離婚的原因不是因為老公,而是因為愛作的婆婆。
十年前,麗姐跟老公結婚的時候,婆家條件有限買不起婚房,善解人意的麗姐沒有過多計較,把婆家給的八萬彩禮一分不少當作陪嫁帶到了婆家,婚後跟婆婆擠在了六十平的三十年老房裡。
緊巴的日子,讓婆媳關係也日益緊張起來。
婆婆總是故意說話給兒媳聽,嫌棄房子小住不開。那時候麗姐小日子剛起步,實在拿不出錢買新房,租房的話又心疼額外開支,所以只能忍了再忍,卯足了勁攢錢買房。
但還沒等這個願望實現,婆婆突然提出自己要搬走,搬哪兒呢?搬到敬老院。婆婆聽幾個老太太說,敬老院如何如何好,還有在裡面找到老伴兒的,老太太這才動了念頭,非要去敬老院。
麗姐和老公要面子,擔心把老人送敬老院名聲不好,所以勸了又勸,但老人像小孩子一樣,鬧個沒完。最後,麗姐只能把婆婆送進了敬老院,一年三萬。
為此,麗姐沒少遭受外人的指指點點,背上了不孝的罵名。不僅如此,婆婆還經常挑撥兒子和兒媳的關係,總之,為了老人,麗姐和老公的關係越來越不好。
婆婆進了敬老院以後,也沒消停,不是跟這個老太太吵架,就是破壞紀律,麗姐經常收到敬老院的「告狀」電話。
今年,麗姐娘家的老房拆遷,婆婆得知了消息,非鬧著從敬老院搬出來,搬出來以後,她卻不回家,非要麗姐給她買新房子。
婆婆的理由是,當年她把自己的老房子讓給了兒子兒媳,現在兒媳娘家有了拆遷款,兒媳婦就應該報恩,去娘家「借錢」給她買一套小公寓。
麗姐本來就因為婆婆的各種折騰,夫妻關係受到了影響。再加上這種奇葩要求,麗姐突然覺得這樣的婚姻忍不了了,而老公反而覺得麗姐小題大做,不該跟老人一般見識,後來兩個人在爭吵中結束了婚姻。
這件事,麗姐和前夫一直瞞著老人。那天婆婆找到麗姐單位,說:「兒媳,去你娘家借二十萬給我買房!」麗姐苦笑:「阿姨,我跟你不熟!」
婆婆突然變阿姨,老太太這才知道原來兒子和兒媳早就離婚了,頓時傻眼了,後悔莫及。
1
老人莫太作
莫給兒女添負擔
有些人,一輩子也長不大,儘管他們青絲變白髮,臉上滿皺紋口中無牙。
蒼老,只是他們外表的樣子,他們內心永遠是一個不懂事的孩子,他們是披著老人外衣的「巨嬰」。
這樣的老人喜歡折騰,作天作地,無休無止,不光不能為兒女做點什麼,反而處處給子孫惹麻煩,成為晚輩不可推卸的負擔。
就像電視劇《都挺好》里的蘇大強,各種折騰,花樣百出,把兒女們都連累到精疲力盡。
很不幸,粉絲麗姐就遇到了婆婆版的「蘇大強」,自己明明沒過好這一生,不能為兒子的婚姻大事做一點兒貢獻,反而回過頭來跟善解人意的兒媳婦要房子!
麗姐的婆婆見不得兒媳婦娘家的好,別人好了,她羨慕嫉妒恨,就像小孩子看到別人買了新玩具,自己想要就會動手去爭搶。
都說只要夫妻感情好,那麼婚姻關係就會長久。但現實中,再好的夫妻關係,也扛不住外人的一再折騰。
麗姐當年嫁給丈夫,不光沒有嫌棄丈夫窮,還帶回了所有的彩禮,這一點足見麗姐愛老公之深。但這份愛,最終還是沒能扛得住婆婆這個「外因」的侵擾,最終「外因」轉化了成了婚姻的「內因」,導致婚姻破裂。
據有關調查統計,在居高不下的離婚事件中,因為夫妻二人之外的人導致離婚的情形原來越多,這些破壞者中,除了第三者插足,老人就是重要原因。
當下年輕人的壓力愈來愈大,作為父母,如果不能幫襯兒女什麼,那麼請安安靜靜做一個懂事兒的老人就好,不要再作天作地給兒女添亂,莫再給他們辛苦的生活再搞一地雞毛。
很多時候,父母的「不作為」,對子女而言就是一種貢獻。
我一個朋友婆家是農村的,公婆都是地道的農民。每次朋友邀請公婆進城玩幾天,公婆都客氣地說,自己是泥腿子,就不去給你們年輕人添亂了。
這樣的公婆,讓朋友心懷敬意,每次回家都大包小提地給老人買很多東西。在互相理解體諒中,兩代人的關係愈發緊密。
2
作為兒女
有責任對父母進行再教育
如果父母是永遠長不大的「巨嬰」老人,那麼,對不起,長不大的人就要該被教育。這份教育的重任就落在了子女身上。
兒子,作為一個家庭中連接妻子與父母的重要橋樑,就該擔負起教育父母的重任。
兒子教育父母,這事兒乍一聽似乎不太符合常理,還夾帶不孝和造反的成分。但有些老人就是該被教育。
在麗姐的經歷中,如果麗姐老公能及時有效地教育自己的母親,而不是一味地指責麗姐小題大做,或許麗姐對這份婚姻還能一忍再忍。
恰恰是老公對不明事理老人的偏袒,變成了壓倒這段婚姻的最後一根稻草,致使麗姐的底線瞬間崩斷,鼓起勇氣結束了婚姻。
《鄉村愛情》中的謝廣坤,不斷作出了公公爹的新高度,幸虧攤上了懂事兒又明事理的兒媳小蒙,這才讓這一家人的日子越過越好。
其實說起來,謝廣坤之所以愛作上癮,跟兒子謝永強的「不作為」有關。謝永強性格不夠強勢,每次謝廣坤作事情,謝永強總是輕描淡寫地勸說幾句,如果他能拿出鮮明的態度,狠狠教育謝廣坤一頓,估計謝廣坤的氣焰也不會囂張到那等程度。
不只是兒子,作為女兒,同樣也有教育不懂事兒父母的責任。《三十而已》中的鐘曉芹就有個喜歡愛攙和閨女生活的媽,動不動就私自闖進女兒家,又是做飯又是幹家務,儘管是真心為女兒付出,但還是招致了女婿陳嶼的不滿,女婿敢怒不敢言,只能把氣撒在鍾曉芹身上。
如果鍾曉芹能把母親拉上談判桌,鄭重其事地教育母親一頓,或許母親就會收斂起對子女有害的愛。
總之,每一個子女都有孝順父母的責任與義務。但作為父母,在接受這份孝敬之前,也該好好反思一下自己,是否是合格父母!
文/無筆
如果攤上愛作的父母或公婆,你會如何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