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伴63年」高材生娶大兩歲姊姊「助他成新加坡總理」 妻走後兩次吻別不捨感動世人:期盼與你天上相逢
2015年3月23日,「新加坡國父」李光耀病逝,享年91歲。病重期間,很多人都在為他祈禱,希望他早日康復,然而,他自己的心願卻是快點離開,他想他的芝了。
「芝」,是柯玉芝,他的妻子。
年輕的李光耀與柯玉芝
白馬王子,騎著腳踏車而來
二戰時期,新加坡被日本佔領,物資奇缺,通貨膨脹日益嚴重。學業因戰爭停頓,看到市面上正鬧膠水荒,李光耀便聯合校友楊玉麟研製膠水。
那天,他騎著腳踏車去找楊玉麟。走廊上,坐著一個面容清秀的女子,他隨口問:「玉麟在哪裡?」
她露出一個微笑,指了指角落裡的一道樓梯。
掃過她的面容,李光耀一下子愣住了。雖然三年未見,他還是一眼認出來了,她是柯玉芝,他的競爭對手!
戰爭前,他們同在萊佛士學院讀書,「第一學期數學考試成績我高居榜首,但英文和經濟成績最好的不是我,我排名第二,落在一個名叫柯玉芝的小姐後面,分數差了一截。」對此,拿慣了第一的李光耀,「十分震驚」。
那時,李光耀希望拿到獎學金去英國讀法律,本以為獎學金非他莫屬,誰料半路殺出個柯玉芝,這讓他非常沮喪。後來,戰爭開始,他們被迫停課。
柯玉芝,是楊玉麟妻子的妹妹。多年後,她這樣回憶:「 我正在等待白馬王子,只是這個王子不是騎馬,而是騎著硬胎腳踏車來的。」
膠水很暢銷,柯玉芝是得力助手。就這樣,他們經常見面,不知不覺情愫暗生。
幾個月後,恰逢李光耀21歲生日,柯玉芝受邀參加晚宴。即使有姐姐、姐夫陪同,對家教甚嚴的柯玉芝來說,這也是一件非同小可的事。
李光耀與柯玉芝
二戰結束後,李光耀開始考慮學業和前途。柯玉芝的父親是華僑銀行總經理,如果他學業未成,她的家庭絕對不會同意他們結婚的。
李光耀說服母親動用積蓄,變賣首飾,準備去英國讀書。臨行前,和柯玉芝手牽手走在海邊,他忐忑著問:「你願不願意等我三年?」
柯玉芝沒有直接回答,反問道:「你知不知道我比你大兩歲半?」
相視一笑,答案已經給出。帶著和柯玉芝的合影,李光耀登上「大不列顛號」客輪,在甲板上,他向她揮手,「她熱淚盈眶,我也不禁掉下眼淚。」
別時容易見時難,碼頭上,氤氳著一場青春的憂傷。那年,李光耀23歲。
第二年7月,好消息傳來,柯玉芝獲得了女皇獎學金,分別整整一年後,他們在劍橋大學重聚了。
那年聖誕假期,瞞著雙方家人,他們在英國秘密註冊結婚。為了不引起別人注意,柯玉芝把白金戒指用項鍊穿起來,掛在脖子上。
結婚後,她用英文名稱呼他「哈裡」,他則親昵地叫她「芝」。儘管新婚燕爾、如膠似漆,但他們並沒有荒廢學業,相反互相勉勵,埋頭苦讀,兩年後,雙雙獲得學位,取得律師資格。
李光耀與柯玉芝在劍橋
站在丈夫身後的賢慧妻子
回到新加坡後,李光耀和柯玉芝正式舉行婚禮。在英國的三年,李光耀對政治產生了濃厚興趣。儘管柯玉芝喜歡平淡安寧的生活,但對李光耀的政治熱望,她還是表示了極大的支持。
1952年,李光耀作為律師,代表罷工郵差和政府談判,柯玉芝不顧生產不久,幫他修改草擬的聲明。後來,李光耀的專業聲望被大幅報導,「威望直線上升」。
有了群眾基礎,李光耀開始創立「人民行動黨」,為新加坡爭取自治地位。柯玉芝又協助他草擬黨章,召集創党成員的妻子們,一起在家中縫製徽章;他的每一篇演講稿,也都是她斟酌推敲的結果。
1959年,李光耀成為世界上最年輕的總理,其時,他只有35歲。
結婚照
站在李光耀背後,柯玉芝默默輔佐他。新加坡國土面積小,資源匱乏,沒有淡水資源,連飲用水都要依靠馬來。李光耀擔心新加坡「單獨生存不了」,為了和馬來西亞合併,他多方奔走。
柯玉芝卻非常清醒,她告誡李光耀:「這是不會成功的,因為馬來領導人有全然不同的生活方式,他們的政治也是以種族和宗教為根本的。」
事實證明,她是對的。不到兩年時間,新馬「聯姻」失敗,新加坡被迫獨立。
電視直播時,李光耀一度哽咽,當眾落淚。令他安慰的是,在新馬分離的法律條文中,柯玉芝以極高的專業素養,精准、嚴謹的用詞,幫他草擬了「聯邦政府必須保證供水」的承諾。
柯玉芝的專業水準受到多方讚賞,因為有她,面對挑戰,李光耀才有了信心和力量。
政界勾心鬥角,李光耀疲于應付,柯玉芝既心疼又無奈,「我有時寧願他被拉下臺,從此退出政壇,過著安寧的生活。」可是,面對逆境和危機,她仍然選擇和他一起面對。
李光耀自稱「政治街頭霸王」,他脾氣很大,常常不給人留情面。一次記者見面會上,他稱西方記者為「十足的廢物」。會後,柯玉芝悄悄安慰對方:「他就是這樣的人,不用放在心上。」
只有她,能令李光耀冷靜。當他與記者針鋒相對時,她會及時解圍:「得了吧,哈裡,你就別再為難記者了。」
她總是給他及時的提醒,往往只是一句輕聲的「哈裡!」凝重的空氣便輕快起來。媒體戲稱她是李光耀的「第三只耳」「第三隻眼」,是他的「防洪堤」。
一個性格強硬,毫不屈服;一個嫻淑陰柔,溫婉沉靜。新加坡人民自豪地說:「我們是不是得到上天特別照顧,給了這個島國一個李光耀,還不忘多給一個柯玉芝?」
1974年,夫婦重返劍橋
儘管深受人民愛戴,但柯玉芝更多的,則是賢妻良母。她行事低調,與李光耀一同出現時,總是身著旗袍,莊重得體,「我走在我丈夫後面,如同一位亞洲社會的賢慧妻子。」
在家庭中,柯玉芝承擔了教育孩子的全部重任。她的頸間,總是掛著一個金墜子,那是李光耀送給他的,上面刻著八個字:賢妻良母、內賢外德。
作為總理夫人,柯玉芝不慕榮華富貴,貪戀的,只是黃昏時一起散步,一起聽音樂,一起游泳,一起陪孩子們下棋。紅塵流年裡,唯有相伴,最是快樂。
她是新加坡人民的多重典范,為嚴酷的政治增添了柔和的魅力。
其樂融融的一家人
他的誓言,她都懂
從青春到耄耋,他們攜手走過。在李光耀勵精圖治下,新加坡從一個「彈丸小國」一躍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
在李光耀眼裡,柯玉芝既智慧,又堅強,絕不會輕易倒下。可是,不幸還是來了。
82歲時,她陪他出訪英國,突然中風。病情危急,醫院卻不緊不慢,要求排隊。情急之下,一向廉潔自律的李光耀,不惜「動用」關係請英國政府出面協調。
他堅持回國治療,請求航空公司把飛機改裝成「空中醫院」,整整12個小時,他始終緊握她的手,直到飛機安全抵達新加坡。
他不能沒有她,她也為他努力康復。她堅持閱讀、聽音樂;他上電視節目時,她會彎下腰,親自為他補妝。身體靠得更近,手牽得更緊,一個甲子的陪伴,遠遠不夠。
應該是上帝嫉妒了吧,2008年,柯玉芝再度中風。這一次,她沒能再站起來,醫生預言,只能支撐幾個星期。
和政治挑戰比起來,李光耀更加擔憂柯玉芝。他鼓勵她,為她打氣,不顧她的肺炎,親吻她的面頰。聽著她的[呻·吟]聲,他「如同生活在黑暗中一樣痛苦」。
相比于醫生,柯玉芝更喜歡李光耀的照顧。 她不能動彈,他就親自餵飯,撿起她掉下的任何食物;
她服用的複雜藥物,他牢記時間、劑量;
她不能言語,無法交流,他就用更多的時間陪伴她,每天晚上,跟她聊白天的工作,為她讀小說和詩。
一個大表格上,清楚地列著閱讀書目:簡•奧斯丁、魯德亞德•吉卜林、莎士比亞……
「我跟她講話她是知道的,她會為我保持清醒。」為了更好地照顧柯玉芝,李光耀堅持健身,對87歲的他來說,這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他滿懷深情,對她許諾:
「我會每天陪伴你,能多久就多久。我雖然不知道,你我這兩片葉子誰先落下來,但我向你發誓,無論結果如何,我都會永遠守護著你這片美麗的葉子,不棄不離地愛你、照顧你、珍惜你,直至生命的盡頭。」
雖然不能言語,但是眼角泛淚,他的誓言,她都懂,他們彼此,早已嵌入對方的生命。
李光耀夫婦
2010年10月2日,那片美麗的葉子落了,距醫生的預言過去了兩年三個月。
葬禮上,在柯玉芝最喜歡的巴哈樂曲中,李光耀兩次把手放到自己唇上,再輕撫上她的面頰,不舍吻別。致悼詞時,他的聲音緩慢而沉痛:
「 她是我力量的支柱,數十年如一日地給予我理性和感性的支持,她和三個孩子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 對我們在一起的63年,我有珍貴的回憶。沒有她,我會是個不同的人,過著完全不同的生活,我需要她的時候,她總是在我身邊。」
她是妻子、知己,是他事業的夥伴,沒有她,就沒有他的成就。
柯玉芝去世後,李光耀悲不自勝,「我試圖讓自己忙碌起來,好沖淡對太太的思念。但時常會想起我們在一起時的快樂幸福的時光。」
歲月流逝,千回百轉之後,枝頭搖曳的,仍然是愛情的絲縷馨香。
柯玉芝離開後,李光耀的身體也每況愈下,他非但沒有懼怕,甚至期待死亡。
在《李光耀觀天下》一書中,他坦然地說:「希望過世後能見到我的太太。」
2015年3月23日,另一片葉子落了,愛情的脈絡清晰可見,永不枯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