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才是這個家的女主人」離婚大姑姐住娘家立威,被婆婆一耳巴打臉
「我才是家裡的女主人」離婚大姑姐住娘家立威,被婆婆一耳巴打臉
前言
大姑姐的離婚和回到娘家導致了家庭結構的變化,引發了一系列的矛盾和問題。大姑姐表現出對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的強烈需求,這與家庭中原本的角色分配產生了衝突。
婆婆則在這一情況下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她不僅要應對女兒的情感困擾,還要協調家庭內部的關係。
她的決定影響了整個家庭的未來走向,而她的決定也是在為了女兒的利益和家庭的和諧而做出的。她的態度和決策體現了母愛和家庭責任。

李琴的自述
我名叫李琴,今年已經34歲了。我和我的丈夫潘越結婚多年,我們的兒子小波已經7歲,正在讀小學三年級。我們一直和我的婆婆一家四口人一起生活。
潘越還有一位姐姐,她的名字叫潘瑞,比我大兩歲,今年已經36歲了。說到這位姐姐,她是一個非常傑出的人物。她在完成本科學業後,堅持攻讀了研究生學位,一直是我婆婆引以為傲的女兒。
大姑姐擁有土木工程的學位,但她的真正興趣卻在音樂領域。她並沒有從事與她專業相關的工作,而是在縣城的小學門口租了一個工作室,在那裡教一些小朋友彈鋼琴。她很少回家,與家人的聯繫有限。

我和丈夫潘越結婚時,第一次見到了大姑姐。她身材高挑,大約有1米73的身高,比我的1米60高出一截。她長相漂亮,散發著一種知性的美感,似乎與塵世無關。
當時,她用一種審視的目光居高臨下地打量著我,讓我不得不感到有一種壓迫感。仿佛我必須通過她的考驗才能進入這個家庭。
我當時想,幸好大姑姐沒有和我們住在一起,否則我可能會感到非常受限。她太高傲,太自我了,而我性格較為溫和。如果我們住在一起,我肯定會被她左右。
由於自尊心極高,大姑姐的婚姻曾讓婆婆憂心忡忡。直到她35歲時,她才步入婚姻的殿堂。

然而,大姑姐結婚後不久,便與公公婆婆頻繁發生爭執。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裡,她與丈夫離婚了,始終未有生育,只帶著極少的行李回到了娘家。
從那時起,我們家的寧靜生活就被大姑姐徹底打破了。婆婆對我說:「小琴,你應該了解你大姑姐的性格有點倔強,而且她的婚姻失敗,情緒可能不太好。你多體諒她一些吧。」
我問婆婆:「大姑姐不打算找工作嗎?她要一直住在家裡嗎?」
婆婆回答:「我也不太清楚她的計劃,只是她現在情緒很差,可能需要一段時間來調整吧。她的狀態不好,我們最好順著她一些。
她喜歡吃什麼,你儘量滿足她,她說話有些不中聽的地方,你也儘量包容一下吧。」

我知道未來的日子可能不太好過,但大姑姐是婆婆心愛的女兒,我也不好多說什麼。面對不可避免的情況,我只能將大姑姐當成自己的親姐姐來對待。
大姑姐回家後立刻提出了住宿的問題。她對婆婆說:「我想要一個獨立的房間,最好帶衛生間的,我習慣晚上不穿衣服睡覺,不想深夜外出上廁所。」
我們家住的是一套三居室的房子,有三個房間。婆婆占用了其中一間,我的8歲兒子住在另一間,唯一帶衛生間的房間當然是我和我的丈夫的主臥室。
婆婆看起來有些為難,苦著臉看著我說:「小琴啊,要不要考慮一下,你和潘越把主臥室讓給你大姑姐?」

我忍不住笑了笑,然後說:「媽,那我們夫妻倆住哪裡呢?如果把房間讓給大姑姐也可以,但我們還需要有地方可以居住。
要不,我們一家三口考慮搬出去住,這樣你和大姑姐就可以獨享這套房子,可以隨心所欲地安排住宿。」
婆婆有些著急:「那可不行,你們搬走了,我就得天天來照顧你大姑姐嗎?我這年紀大了,又要做飯又要洗衣服,受不了她這麼折騰啊!」
我開玩笑地說:「媽,那你覺得我和潘越應該睡哪裡呢?客廳沙發嗎?要是我和你兒子萬一想親熱的時候,被大姑姐看到了,不是會讓她更傷心嗎?」

婆婆嘆了口氣,也明白剛剛離婚的女兒真的不能受到一點刺激了。於是她提出:「你們可以去睡你兒子的房間,他還小,和你們擠一擠。」
我解釋說:「您孫子都已經7歲了,現在孩子都比較獨立,你覺得他還和父母一起睡一張床上合適嗎?他兩三歲時就和我們分床睡了,現在早已養成了獨立作息的習慣,肯定也不會和我們擠了。」
婆婆無奈之下,在封閉的陽台上搭了一張床,希望我的兒子可以暫時睡在那裡。但孩子堅持要在房間裡做作業,不肯去陽台。
婆婆也擔心這會影響孫子的學習,所以最終選擇自己讓出了房間,溫柔地勸說大姑姐搬回主臥室。

當丈夫下班回來,看到他母親睡在陽台上,他走進房間詢問我發生了什麼事。我把大姑姐回來後的情況如實告訴了他。
潘越說:「這情況看起來也不是長久之計,或者我們考慮重新買一套房子,不和我姐他們住在一起。我姐性格太冷,你只會在她身上吃虧。」
我笑了笑,心裡明白總會有這麼一天的,只是時機還未成熟。
自從大姑姐回到娘家後,幾乎每天都過得十分封閉。有時她坐在沙發上看電視,有時又在房間裡長時間入睡,甚至莫名其妙地大哭,還有時候只是望著窗外發獃。
我下班回家時,婆婆常常會拉我到一邊,悄聲對我說:「小琴,我覺得你大姑姐是不是出了點問題?她情緒時好時壞,我問她話她也不理我。我擔心她因為離婚可能患上了抑鬱症。」
我安慰婆婆說:「你說的有道理,她的情緒確實不太穩定。也許只是因為離婚的原因,過一段時間她會好起來的。你多照顧她,但要注意方式方法,別讓她感到壓力,否則可能適得其反。」
婆婆默默地答應著,然後走到一旁。以前,她是一個相對強勢的老太太,常常向我下令,但在大姑姐面前,她變得更加沉默,不經常反駁大姑姐的話語,也不敢觸碰大姑姐的忌諱。
婆婆並不太擅長烹飪,以前在公公還在世的時候,一家人的飯菜都是公公來做的。然而,公公幾年前去世後,做飯的責任就全部落到了我的身上。
早上,婆婆負責購買食材,而我下班回家後則負責烹飪。

大姑姐回到娘家後,她從來不涉足廚房。偶爾她感到飢餓,會直接點外賣,但更頻繁的情況是她會請求我為她準備一份她喜愛的餐點。
我理解她經歷了婚姻的痛苦,需要一段時間來康復,因此我盡力滿足她的需求,做一些特別的食物。
然而,這也帶來了一些麻煩,因為婆婆和大姑姐的口味通常不同,所以我必須分開烹飪不同的菜肴。
因此,每當下班回家,我總是不得不在廚房裡辛苦忙碌半天,才能準備好一家人的晚餐。甚至潘越也看著我為此感到氣悶,有時甚至向大姑姐抱怨幾句。
然而,大姑姐總是一副漠不關心的態度,說:「你在擔心什麼?又不是強迫你做。」

當我回到臥室時,潘越常常勸解我:「小琴,要不我去和媽媽談談,我們搬出去住,讓姐姐他們自己解決,你又不是她的保姆,為什麼總是被他們指使?」
我回應:「照顧你媽媽是我們的責任,雖然大姑姐不應該由我們照顧,但她現在情緒不穩,我們也不能一直計較吧?我們能幫忙就幫忙一點,畢竟她是你的親姐姐。
看在你的份上,我也願意多付出點,等她情緒好轉,可能就會重新工作,現在她需要時間在家調整情緒,我們還是多體諒一下吧。」
潘越說:「你真是太溫柔了。如果是其他人的兒媳婦,恐怕早就讓姐姐離開了。你的家,她沒有權力命令你做什麼。你最好也學會堅持自己的立場,否則她可能會越發囂張。」

我解釋道:「如果我採取對抗的方式,與你姐姐發生衝突,你母親肯定會站在她那一邊,認為我做得不對。我做到以理服人,讓婆婆自己做出公正的判斷。
我相信她並不是一位糊塗的人,會明辨是非。我也考慮過搬出去住,以便我們有更多私人空間。但婆婆目前還沒有準備好,如果我們擅自搬走,她可能會覺得我們不孝順。
我性格溫和,並不代表我軟弱或容易被欺負。我只是希望給別人足夠的時間來認清事實。當別人的行為確實過分時,就算是兔子逼急眼還會咬人呢!」

那一天傍晚,下班後我為一家人準備了晚飯。由於老公當晚上班,只有我、婆婆和兒子共進晚餐,而大姑姐則宣稱沒有胃口,一直躲在房間裡聽音樂。
晚飯結束後,我安排兒子前往房間完成作業,自己留在廚房洗碗。
這時,大姑姐穿著睡衣從房間裡走了出來,站在廚房門口對我說:「李琴,我想吃香菇肉餃,請你幫我包一些吧!」
我問:「大姐,冰箱裡有冷凍的三鮮餃子,可以嗎?」
大姑姐不太高興地搖了搖頭:「我現在就想吃香菇水餃,你幫我包一些新鮮的吧。」
看到她臉色略顯浮腫,我明白她情緒不佳,便耐心地答應了。

於是,我開始準備食材,從冰箱裡取出新鮮的香菇,經過一番辛苦努力,花了一個多小時,終於煮出了一大盤美味的香菇餃子。
我將香菇餃子擺放在餐桌上,喊著大姑姐出來享用,但她卻要求稍等片刻。我不清楚她在房間裡忙著什麼,大約過了半個小時,她才慢慢地走出房間,坐在客廳里開始用餐。
不料,她才吃了一個餃子,便抱怨說餃子放置時間太長,皮變得不夠勁道,要我為她再煮一份麵條。
這時,我兒子從房間裡突然跑出來,直接對著大姑姐說:「大姑姑,我媽媽好心地為你煮了餃子,你不但沒有表示感激,還挑剔不滿,我媽媽又不是你的傭人,如果你想吃麵條,自己去做吧!」

我匆忙拉住兒子,對他說:「你怎麼能這樣對待你的大姑姑?她是我們家的客人,我們不能對待客人失禮。」
然而,大姑姐冷冷地注視著我,滿臉不悅地說:「誰說我是這個家的客人?你只是嫁入這個家庭的媳婦,難道有資格這樣對待你的姐姐嗎?我現在是回到我的娘家,我才是這個家庭的女主人,我想叫你們滾,就可以滾!」
突然間,只聽到一聲清脆的巴掌聲,婆婆毫不猶豫地抽在了大姑姐的臉上,留下一片紅印。

婆婆憤怒的目光直直地盯著大姑姐,聲嘶力竭的:「我花了那麼多錢供你上學,你的教養都哪去了?」
大姑姐用手捂住火辣辣的臉,眼中充滿委屈,她試圖為自己辯解:「我在這個家長大,這難道不是我的家嗎?媽,你居然為了外人來責備我,你還算是我的親生母親嗎?」
婆婆堅定地說:「過去我沒有責備你,反而溺愛你,你看看你自己,自以為高人一等,對誰都漠視,正是因為你不尊重婆家,才導致你的婚姻走到如此地步。
雖然你離婚了,心靈受傷,但你的婚姻問題的根本原因,不就是因為你不懂得尊重婆家嗎?別人無法忍受你的任性,才會和你離婚的。你怎麼不思悔改呢?」

大姑姐的底終於被揭露出來,她突然間放聲大哭,匆忙跑回房間,並用力把房門「咚」的一聲關上。
我把兒子推進房間,讓他繼續完成作業。心裡不禁擔心,擔心他目睹了他姑姑被責備的場面,會不會留下心理陰影?
我試圖安慰婆婆:「媽,大姐心情不好,你也不必太自責。」
婆婆嘆了口氣:「也怪我教育失敗了。她從小就有一股倔強的性子,但因為她學習成績出色,我總是對她寵愛有加,順著她,滿足她。
這反而助長了她自以為是的性格。她在工作單位與同事相處不佳,後來自己開鋼琴班,卻常常和學生家長發生爭執。她的脾氣和態度,別人又不是她的親生母親,怎麼可能一味容忍她呢?」

婆婆似乎今天非常想宣洩一番,她不停地對我說:「你大姑姐到了適婚年齡,卻挑三揀四,難以滿足她的要求。
好不容易找到一個性格較好的女婿,結果才結婚一年多就因家庭問題離婚了。她想讓我這個當媽的要操心到何時呢?」
婆婆似乎想一次性將所有情感宣洩出來:「唉,自作孽不可活,我養了這麼一個高學歷的女兒,現在看來都是我自食惡果。
小琴啊,我知道這段時間你也受了很多委屈,孫子也有些受影響,我作為婆婆對不起你呀!」

我則耐心地對婆婆說:「大姑姐也是我們的家人,她現在心情不好,我幫她做些事情也是應該的。只是我擔心孩子在這種環境中,可能會對他的學習和身心產生一些影響,這是我唯一的擔憂。」
婆婆思考了一會兒,然後說:「是的,我終於明白了,以前我希望你們一家能夠和平相處,所以不想讓你們搬出去。但現在看到你大姑姐的性格,也許這種期望已經難以實現。
或許你們一家三口搬出去住是最好的選擇,畢竟你公公留給你們一筆錢,可以用來買套新房,好好享受生活。只要你不讓我孫子變得像他姑姑一樣,我就會安心了。」
我有些擔心地問:「媽,您年紀已經不小了,還能承受大姑姐的折騰嗎?」

婆婆堅定地回答:「這是我養女兒的宿命,我只能留下來看著她。她喜歡當家,我就讓她當吧!我將用餘生,慢慢來引導這個女兒,希望她能夠改變。」
對於未來,我感到既充滿期待又有些憂慮。我和潘越以及兒子或許已經迎來了一種解脫,但婆婆的未來可能不會平靜。然而,這一切又能怨誰呢?
結語
婆婆的決定讓我感到既欣慰又感慨。她雖然年事已高,但她願意為了自己的女兒承受一切,希望能夠引導她改善自己的性格和行為。
這種母愛讓我深感欽佩,同時也讓我覺得婆婆真的是一位堅強的女性。

明天的未知充滿了各種可能性。我和潘越、兒子搬出去住,或許會迎來更加寧靜的生活,遠離大姑姐的紛擾。
但對於婆婆而言,未來可能會充滿挑戰,她將不得不繼續面對大姑姐的任性和挑剔。
無論如何,這是一個充滿變數的家庭故事,每個人都在為自己的選擇和決定努力著。我們只能等待明天的到來,希望一切都能變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