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你月薪六千,每個月必須給我四千生活費!找我弟弟要去
01:
孟郊云: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母愛和父愛,是人世間最偉大的兩股力量,母愛更是每個遊子漂泊天涯的縷縷思念。母愛有時是參天大叔樹,有時是潺潺的流水,洗去鉛華雕飾,留下清新自然。母愛有時是一杯暖茶,有時是一桌好的飯菜,有時是一件棉衣……
對於孩子來說,母愛的表達方式不斷的在改變,母親對兒女的那份愛是永遠不會改變的。當我們在工作中或生活中遇到委屈的時候,母愛就猶如春風拂面一般,一次又一次地撫平我們內心的傷與痛,母愛就猶如一陣和煦的春風,吹走我們心田的朔雪紛飛,讓我們從逆境中走出來。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我們就像無助的小草,父母的愛就像太陽一樣照耀著我們,無私的為我們默默地奉獻著,讓我們每天都生活在陽光般的關愛中。
父母對孩子的愛廣闊到無邊無際,是高尚無私的。他們小心翼翼地呵護著子女,庇佑著羽翼未豐滿的孩子,讓他們得以健康快樂的成長。父母只是一味地付出,卻從不求回報,這就是父母偉大的愛。
02:
上述是書本上或者有人們口口相傳的父愛和母愛,劉麗麗從來都沒有體會到過。從小到大,深深烙進她記憶深處的,只要自己一不小心,就會招來母親棍棒或者耳光。父親則是走過來呵斥她或者拳打腳踢……在她的記憶深處,父母是那麼的兇狠,自己曾經是那麼的無助……
從劉麗麗記事時起,父母三天兩頭吵架,甚至還動手打架。在劉麗麗十二歲的時候,父親藉口出門打工賺錢養家,從她的世界裡徹底消失了。如今距離父親離家已經二十多年了,父親就像從人世間蒸發了一樣,沒有絲毫消息。
劉麗麗想不明白,父親究竟是因為什麼原因拋棄年幼的兩個孩子和老婆。長大之後,劉麗麗有了自己的家庭後,她才明白,父親當年那麼決絕的一走了之,大概是實在不能忍受母親的暴脾氣。
父親拋妻棄子,也或者是因為外面的女人溫柔可人,更適合父親一些。劉麗麗下面還有一個小她五歲的弟弟。從小到大,弟弟都是母親的心頭肉。那時家裡貧寒,可是但凡有點好吃的好喝的,母親全都一股腦的緊著弟弟,劉麗麗只有咽口水的份。
作為長姐,劉麗麗覺得弟弟比自己小,又是家裡傳宗接代的男孩,自己多付出一點也沒什麼。讓她沒有想到的是,正是她的無數次的隱忍導致了弟弟長大後身上有了許多的臭毛病。劉麗麗初中畢業後,就背起行囊和村裡人去了大城市打工,每個月發了工資,她只給自己留下必要的生活費,其餘的全都寄回家了。她成了家裡的主要勞動力,家裡的吃喝花銷還有弟弟上學的錢,全都是她辛苦賺來的。
劉麗麗是家裡的老大,按照常理來說,一般姐姐結婚後,弟弟才會結婚。可是母親為了讓劉麗麗給家裡多賺幾年錢,不惜犧牲了劉麗麗的幸福。

03:
劉麗麗在打工的工廠,和一個年齡相仿,長相帥氣的男孩熱戀了三年。兩人談婚論嫁的時候,母親找各種藉口要求她三十歲之前不要結婚,甚至一哭二鬧三上吊的橫加阻攔。男友登門幾次,不是被劉麗麗的母親拿掃帚趕出去,就是不給對方好臉色。劉麗麗的男友是個自尊心特彆強的男孩,一氣之下,他主動向劉麗麗提出分手。
其實,劉麗麗的母親並不是捨不得女兒出嫁,她是個私心很重的人。母親只是希望劉麗麗為娘家多賺幾年錢,好給弟弟買房買車娶媳婦。其實,自劉麗麗上班以來,她賺的錢基本都花在家裡了。日月如梭,劉麗麗一晃就三十三歲了,可她還是被自己的原生家庭拖累著。
劉麗麗渴望著愛情,前一段時間,朋友給她介紹了一個小伙子,兩人見面後彼此都很中意對方。因為都是大齡青年,半年後,他們就開始談婚論嫁了。就在劉麗麗緊鑼密鼓為自己婚事做準備的時候,母親要求她婚後繼續要給弟弟每個月還三千塊錢的房貸。劉麗麗以自己要買房為由,拒絕了。
在劉麗麗結婚前的第三天,母親找到她,要求她婚後每個月支付給自己四千塊錢的生活費。母親的說辭,讓劉麗麗很為難。麗麗心裡明白,母親生活在鄉下,家裡養了雞鴨鵝,自家還有小菜園,除了上超市買一些生活必須品,生活上基本能自給自足。母親一個月花銷不會超過八百塊錢的。母親的做法顯而易見,還是為了弟弟。
以前,劉麗麗每個月發了工資,就給弟弟還三千塊錢的房貸。她每個月還要另外給母親兩千塊錢生活費。但是母親依舊省吃儉用,把劉麗麗給的錢轉手就貼補了兒子。以前劉麗麗是孤家寡人一個,她可以容忍母親的所作所為。可是現在,劉麗麗即將為人妻,她不能再這樣的委屈自己。
劉麗麗經過一番思慮,她告訴母親,自己即將成為婆家的人,她每個月只能給母親一千二百塊錢的生活費。至於弟弟的房貸,應該由弟弟自己掙錢去還,畢竟他已經為人夫,為人父了。如果母親覺得自己給的生活費不夠花,應該去找弟弟要另外一份。

劉麗麗的話音剛落,母親就抹著眼淚哭訴著說劉麗麗是一個白眼狼,說自己花了那麼多心血把她養大,如今為了自己的小家,就棄娘家不顧了。不管母親用什麼方法,劉麗麗堅決不為所動,她下定決心了,弟弟已經成年了,房貸必須由他想辦法解決,自己決不再伸手幫扶的了。
情感結語:
作為父母,兒子和女兒都是自己生的,按理說,不應該厚此薄彼。可是在現實生活中,許多的父母,尤其是農村的父母,他們更看重兒子一些。認為兒子才是傳宗接代,給自己養老送終的人。這樣的家長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中,更偏頗兒子一些。
其實,重男輕女的父母,往往對兒子過度偏寵。殊不知兒子在他們的溺愛中,慢慢變得冷漠自私,自恃高人一等,根本就不懂得感恩。父母的寵溺,讓兒子根本就毫無承受壓力的能力,遇到挫折就手足無措。這樣的父母,到老的時候,終將為自己的愚蠢行為付出代價。
劉麗麗生活在單親家庭里,她原本就缺少父親的疼愛,母親一味地偏袒弟弟。作為劉麗麗,她深陷在重男輕女的泥沼中,她心裡的苦無處訴說,全都被她自己咽了下去。
如今二胎政策已經放開,希望生養二胎的父母,能夠做到一碗水端平。不管兒子還是女兒,手心手背都是肉。如果做不到二者平衡,那就不要把她帶到這個世界上來。